樱桃采后流通保鲜技术(来源: A类;类型:?型)
樱桃采收季节高温,采后不及时进行预冷及冷链或断链,可显著降低果实的贮藏及货架期,损腐率居高不下;其次,受经济利益驱动,甜樱桃普遍存在过早采收现象,果实口感品质差,色泽暗淡,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质量。
1、本技术研究预冷方式、预冷时间对樱桃流通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,确定了节能高效的樱桃采后预冷技术,显著降低樱桃流通环节损腐率;
2、针对樱桃采收过早,品质差的问题,建立了糖度、色泽、质地近红外无损检测模型,无损、精准判断樱桃的采收成熟度。
3、针对不同流通模式研发适宜采收成熟度、蓄冷保温包装材料、自发气调包装材料,制订《樱桃冷链流通技术规程》行业标准。
本技术的应用可延长樱桃贮藏流通期15天以上,提升樱桃商品价值2~3倍。
制订行业标准1项,发明专利1项。
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冷链物流团队,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,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,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名。团队长期开展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、冷链物流、保鲜材料、冷库规划建设、标准化集成、技术培训推广等。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,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,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,发表论文60余篇(其中SCI/EI收录10余篇),授权专利20余项,鉴定科技成果20余项,为国内外5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