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龙果贮藏保鲜关键技术(来源: A类;类型:?型)
火龙果含水量高,呼吸代谢旺盛,流通过程中极易失水萎蔫和腐烂,失去商品价值,尤其是远距离运销过程中,抑制果实腐烂成为难点之一,产业中常采用化学保鲜剂进行浸果处理,但化学保鲜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。
本技术明确了火龙果低温贮藏品质劣变规律,确定火龙果采后及时预冷技术工艺,筛选最适保鲜剂及使用浓度方法,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贮藏品质的影响,集成确定火龙果低温贮藏的技术方案,延长贮藏期至40-50天,并已在海南东方万亩火龙果基地成果转化应用。
延长火龙果贮藏保鲜至40-50天,实现错季无产量时上市销售,补足市场缺口,显著提升经济效益。
发表学术论文1篇。
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冷链物流团队,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,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,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名。团队长期开展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、冷链物流、保鲜材料、冷库规划建设、标准化集成、技术培训推广等。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,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,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,发表论文60余篇(其中SCI/EI收录10余篇),授权专利20余项,鉴定科技成果20余项,为国内外5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