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贮藏流通保鲜关键技术(来源: B类;类型:?型)
葡萄果实采后以病理性侵害劣变为主,目前还一种防腐保鲜剂能完全代替SO2制剂在葡萄贮藏上的应用,但SO2使用不当极易带来漂白伤害和安全性问题,针对不同品种、不同贮运流通方式精准使用SO2是葡萄采后贮藏保鲜的难点之一。
本技术解决了SO2使用不当带来的安全性问题,该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抑制葡萄流通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生,贮藏120天后,SO2残留量在5mg/kg以下,远低于FDA规定的10mg/kg的限量,损腐率小于1%。不同流通模式采取不同的商品化处理流程,既保证了SO2处理效果,又避免了SO2伤害。本技术已在山东昊坤果业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应用。
本技术SO2残留量残留量满足食品安全要求,可延长葡萄果实贮运流通期10%以上,果实损腐率小于1%,提升果实商品价值1~2倍。
农产品贮藏保鲜与冷链物流团队,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,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,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名。团队长期开展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、冷链物流、保鲜材料、冷库规划建设、标准化集成、技术培训推广等。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,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,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,发表论文60余篇(其中SCI/EI收录10余篇),授权专利20余项,鉴定科技成果20余项,为国内外5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