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蔬粗纤维改性处理技术(来源:B类;类型:Ⅰ型)
果蔬速冻加工企业等在加工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芦笋老茎、西兰花老茎等副产物,约占鲜品的30%-40%。这类副产物粗纤维含量较高,口感差,附加值低,加工利用难等问题突出。且原材料高湿易腐,不耐储藏,若不能及时加工处理,将引发环境污染问题。
1、该技术以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为核心,集成采用挤压膨化、超细微粉碎等现代加工技术,实现粗纤维结构及功能改性,使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倍至数倍以上,功效性能显著改善,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及应用范围。
2、同传统果蔬粗纤维改性方式相比,该技术具有处理时间短、效率高、无污染及化学残留、适宜大规模生产等优点,制得的膳食纤维超细粉,加工性能良好,成本低廉。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配料,广泛应用于饮料、烘焙、面制品等诸多领域。
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果蔬生产大国,年果蔬总产量近10亿吨,每年我国果蔬废弃物产量可达果蔬总产量的25%-30%,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果蔬老茎等资源占相当大的比重,本技术通过对果蔬老茎等资源的全值化和高值化利用,可大大降低副产物直接丢弃产生的环境污染,避免资源的浪费,有效提高企业、农户的收入,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。通过本技术的应用推广,每年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。
果蔬及副产物资源高值利用团队,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,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,泉城领军人才1名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。团队长期专业从事果品、蔬菜及食用菌功能及营养健康食品研发及应用推广服务,尤其是灵芝、金针菇、黑木耳、香菇、蛹虫草、红枣、苦瓜、苹果、葡萄、芦笋、枸杞等资源及加工下脚料的高值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、国家/行业标准制修订、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申报、保健食品申报与产业化配套技术服务。先后承担国家六五-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星火计划等科研项目100多项。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授权专利20余项,鉴定科技成果20余项,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为国内外2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。
联系方式:
联系人:马超
电话: 0531-80951159
邮箱: gnspyjs@163.com
网址:www.ctcf.top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16001号